Saturday, March 14, 2009

PORK CHOPS --- WORTH REPEATING

In a zoo in California, a mother tiger gave birth to a rare set of triplet tiger cubs. Unfortunately, due to complications in the pregnancy, the cubs were born prematurely and due to their tiny size, they died shortly after birth.

The mother tiger after recovering from the delivery suddenly started to decline in health, although physically she was fine. The veterinarians felt that the loss of her litter had caused the tigress to fall into a depression. The doctors decided that if the tigress could surrogate another mother's cubs, perhaps she would improve.
After checking with many other zoos across the country, the depressing news was that there were no tiger cubs of the right age to introduce to the mourning mother. The veterinarians decided to try something that had never been tried in a zoo environment. Sometimes a mother of one species will take on the care of a different species. The only orphans' that could be found quickly were a litter of weanling pigs. The zoo keepers and vets wrapped the piglets in tiger skin and placed the babies around the mother tiger. Would they become cubs or pork chops? Take a look...you won't believe your eyes

Wednesday, March 11, 2009


大圆镜智的妙用怎样? (1)如来大圆镜智中,能现万法色相,如镜照物,(2)能了如众生善恶业力因果,(3)依大悲恒缘众生,依大智观诸法性平等,(4)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为一切善法功德所依.)

声闻乘和缘觉乘悟入的根机有何不同?(声闻乘从四谛中的苦谛悟入,缘觉乘从集谛悟入,以集谛的无明为十二缘起的根本,观十二因缘而自力悟道,根机较声闻乘深。)

小乘,中乘,大乘,是修什么法门?(小乘是指声闻乘,修四谛法。中乘是指缘觉乘,观修十二因缘。大乘是指菩萨乘,修六度法门。)

说出四无量心的名称?((1)慈无量心,(2)悲无量心,(3)喜无量心,(4)舍无量心。)

说出菩萨四摄法的名称?((1)布施摄,(2)爱语摄,(3)利行摄,(4)同事摄。)

说出四弘誓愿?((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念处是对治那四种妄见?((1)身念处,观身不净,是对治缘身执净妄见,(2)受念处,观受是苦,是对治缘法执乐的妄见,(3)心念处,观心无常,是对治缘心执常妄见,(4)法念处,观法无我,是对治缘受执我妄见。)

何谓别相念处?(修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将各分开作观,叫做别相念处。)

何谓总相念处?试举例说明?(修四念处观时,每作一观,并作其余三观,叫做总相念处。例如观身不净时,并观此身是苦,无常,无我,或并观受,心,法,亦皆不净。)

为何三十七道品,首为四念处?末为八正道?(因为了生死苦,即开端于四念处的观想,才能离去贪爱执著,进入八正道,从无漏慧,具修戒定慧法满足,破除我执,证无生果位。)

依世间凡夫实贱八正道,可以成为怎样的人?(将可以成为人格高尚的善人君子。)

依世间凡夫实贱八正道,可以成为何等果住的圣人?(将可以获得解脱生死烦恼,成就小乘最高果位的阿罗汉。)

八正道何正道包含戒定慧三学?(八正道的正悟,正业,正命就是戒学,正念,正定,就是定学,正见和正思惟,就是慧学。正精进是策励戒定慧三学的完成。)

十二因缘与四谛法有何关系?(十二因缘之流转门,即四谛法中之苦集二谛。还灭门,是灭道二谛。)

灭谛是指什么?(灭谛是指证得涅盘的真谛,也即证得无生果位(解脱生死)或阿罗汉果位。)

五根的「根」和五力的「力」意义有何不同?(五根的「根」是能生善,五力的「力」是能破恶。因生善的「根」增长,便有破除恶法的力量。)

凡夫菩萨的生死有何不同?(凡夫的生死是分段生死,菩萨的生死是变易的生死。)

小乘人有何长处?(修小乘道,能严持戒律,断见思惑,超出三界,证阿罗汉果,不受后有,这是小乘人重修持的长处。)

大乘菩萨发那三心自度度人?((1)菩提心为因,(2)大慈悲为本,(3)方便为究竟。)

何谓菩提与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正道,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的「心」是愿望,做自度度人的事业,叫做发菩提心。)

何谓方便为究竟?(方便即随顺世间利导众生善巧法门,必先具有菩提心及大悲心,而后始成方便。大乘之究竟,则不为自利,全在利乐众生,方可称为究竟。)

处此五浊恶世,佛教徒应如何背离污浊?(要坚定信仰佛教,勤修正法,向善行善清净三业,净化身心,净化人间,转娑婆为极乐。)


Copy from yahoo 知识堂

Tuesday, March 10, 2009


在汉朝有两个人,一个叫袁盎,一个叫晁错,两人都在朝廷当官,袁盎用方法把晁错杀害,之后袁盎便出家做和尚。原因是他时常见鬼,常常见晁错的鬼魂要来杀他。白天夜晚都是如此,使他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因而忏悔出家。他出家之后,再没有见到鬼魂,乃更决心用功修行。因为一念之差杀了人而出家,所以他希望来生也再做和尚不当官。果然第二生他成为一个到处弘法的大法师,是个不贪名不图利的苦修行。这一生他也没见著晁错的鬼魂。如此过了十生,因为他苦功修行有点道德,所以一生比一生身份高。到了第十生,他做了国师,成为皇帝的师父。皇帝赐他一个沉香宝座(当时沉香在中国是最贵重的一种木材,只有皇帝才能坐这种木造的椅子)。当国师坐到宝座上,便神气十足。他心想:‘当今世上能坐这种宝座,这么尊责的法师也没有几位,这赏在太妙了!’



就当他生这一念贡高心,以为当今天下唯我独尊的时候,那十生以前未超脱的晁错冤魂又来找他了。突然在他膝上长了一个人面疮,这种疮有口、鼻,更会说话。常常对他说:‘你休想再摆脱我,我跟著你十世,非要你还我命不可。’这位悟达国师得了这么一个疮病,日夜呼痛,他实在没办法,难以忍受,他念大悲咒、楞严咒以及一切的经咒都不能消罪,因为他业障太重。这皆是由于他生一念贡高心,所以护法神也远离,不再保护。幸而想起了迦诺迦尊者,悟达国师曾服侍这位尊省。当时,尊者全身生疮,流脓、出血,又肮脏又臭。悟达国师摄心侍奉及照顾他,替他煎汤熬药服侍他,使他的病痊愈。迦诺迦尊者其实不是真的有病,他为示现来度悟达国师的。果然,国师对他很好,尊者痊愈之后便对国师说:‘将来你有难,可以到四川茶山地方找我,我会替你想办法解决。’这时候悟达国师因为生了人面疮而没法治好,便想起去找迦诺迦尊者。尊者用三昧水替他一洗,人面疮就痊愈了。所以修道的人无论怎样也不可生贡高我慢心。

有一个生死问题的公案:从前,有一个大富翁,他娶了一个很漂亮的太太,生了三个儿子。这个有钱人除了钱之外他什么也不认识。钱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犹如骨肉至亲,所以他把圣人所著的‘中庸’一段改了。改为‘天命之谓钱,率性之谓钱,修道之谓钱。钱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钱是很少时间可以离得开的。因此,这有钱人把大儿子叫金子,二儿子叫银子。因为金子、银子都有了;第三个儿子就取了一个很古怪的名字,叫业障。



当有钱人的三个儿子都长大了,他年纪也老了,而且得了瘫痪病。得了这个病之后他也不能走路,整天躺在床上。病久了,家里虽然富有,可是并没人侍候他。他那漂亮的太太也不理他了;那聪明的儿子也不来看他。这时,他把牙一咬,想快点死去。但他又想到:一个人到了阴间会很寂寞,于是跟太太商量,说:‘病了这么久,我看也不能好了,不如快点死去,免得受罪。你可不可以陪我去死呢?’他那漂亮的太太说:‘你怎么可以叫我跟你去死?死是谁也不能替谁的。你是不是病疯了?’他见太太不肯跟他去死,就转移目标,把大儿子叫来,他说:‘金子,你一生出来,我就最爱你,你知道吗?’大儿子回答:‘当然知道。’他又说:‘现在我快死了,你能不能陪我去呢?’大儿子一听,答道:‘你真老糊涂!你年纪这么老,是应该死的,我还年轻怎么可以死?你如爱我就不应该叫我去死。’于是,大儿子跑了。他又把二儿子叫来问道:‘银子,我现在快死了,你能不能陪我死?’二儿子答道:‘你这老混蛋!要死怎么可以叫我陪呢?’他的太太、大儿子、二儿子都不肯陪他死。最后他再把三儿子业障叫来,试探的说:‘业障啊!你年纪最小,我也最爱你,我要死了,可是又舍不得离开你,你说怎么办?’他的小儿子很聪明伶俐,便说:‘这不要紧,你最爱我,我就跟著你死吧!’老年人听了很高兴,因为只有小儿子业障肯跟他到地狱去。所以他说:‘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所有的金、银、珠宝都带不去,只有你造的善业或恶业才跟著你形影不离。‘但念阿弥陀,往生极乐国。’既然业随身,就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便能往生极乐国土,不会堕人六道轮回的苦海。在阿弥陀经上说的极乐国土是黄金为地,那个地方的黄金像泥土这么多,可说是富贵到了极点。

禅宗公案——圣谛第一义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第一个就是去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 们中国信佛的第一个皇帝,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何是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名字叫萧衍,他度很多人出家为僧,建 塔、造寺、塑像装金,自己还披袈裟上座讲《放光般若经》, 人称佛心天子。所以达摩第一个去看他。

  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曰:廓然无圣!

  梁武帝一见达摩,就把这教下最玄妙的极则问题提出来问: 圣谛第一义是怎么一回事?考考达摩。哪知这天下衲僧跳不出 凡、圣、真、俗的圈缋,到大宗师手里,轻轻一捏,便粉碎无 余。达摩应声答道:“廓然无圣!”我们如在这句话下荐得, 便归家稳坐,饥来吃饭,倦来打眠,自在受用,不用在这里分 是分非,说长道短了。
  “廓然”,就象虚空一样辽阔,广大无边,清虚灵明,不 动不摇。这是暗示我们的心性犹如虚空一样,辽阔虚明,清空 廓彻。“无圣”,既然象虚空一样的灵明廓彻,一样也没有, 当然没有圣,也没有凡了。但须注意,虽然一切没有,这知道 没有的是谁?达摩大师把这无法形容、比拟的妙明真心巧妙地 和盘托出给梁武帝看。可惜俏媚眼做把瞎子看。武帝只知持论 教义,说凡道圣而不明心性。不知道这说无的是谁,道有的又 是谁,而当面错过。禅师家犹如善舞太阿剑的能手,轻轻一挥, 就把你心中的凡圣、真俗等等葛藤,齐根斩断,直下指点你见 性。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迷于声色而不识,果能 一切放下,不随声色物相迁流,这妙明真心犹如辽阔的太虚空 一样,哪里有圣有凡?
  虽然一切没有,但非同木石,而了了分明。这知道没有的 是谁?就是达摩祖师当时指点梁武帝见道的“廓然无圣”的妙 明真心啊!假如我们著相,心中存有圣凡见,就不能见道,要 离相离见才能入道。
  所以,达摩祖师说“廓然无圣”。而梁武帝是著相的人呀, 你说廓然无圣,连圣也没有岂不落空?可人家说你是圣人呀! 你怎么说圣人也没有呢?

  于是帝继问曰:对朕者谁?摩曰:不识。

  梁武帝在有“圣”上着眼,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廓然”二 字,所以接下就问:“对朕者谁?”以为这下子抓住了要害,你 说“无圣”,那么,站在对面的是谁?
  这句话有两重意义,一者站在我对面的是谁,二者和我对话 的是谁?梁武帝的本意只是第一重,站在我对面的是谁?但在宗 下就不这样,而是取第二重,问这能对话的是谁?就象我们现在 参禅问:念佛是谁?拖死尸的是谁?讲话是谁?听话又是谁?这 个“谁”就有分量,象是问话,却是直接指示你见性。这句话不 这么好答,不是见性人,就不免眼目定动,手足无措,不知落处。 但是达摩祖师是大宗师,他明知你是第一重问义,死马权作活马, 强作第二重问义答道:“不识。”达摩祖师这句答话真疑杀天下 人,你是悟道宗师,怎么说不识?
  这“不识”二字, 从表面看,似乎是不认识,但实际是直示 真心酬对他是谁的“谁”字。这能问和能答的东西,有相可见吗? 有能所相对吗?无相无能所,有谁认识谁呢?当我们打开本来之 际,身心世界都没有,只是一片虚明,没有色相,没有相对的二 者,有谁认识谁?这个“不识”有如千钧之重,如会得,则当下 悟去;如轻率地只当认识不认识会,则磋过了也。

  帝不契,达摩遂渡江至魏。

  梁武帝虽信佛,但般若根器很差,所以“帝不契”。禅宗是 接上上根器人的,要悟当下悟,不是拖泥带水的说教。在两三句 问答之中,语不投契,所以达摩踏着一根芦苇就渡江到魏国去了。

  帝后举问志公,志公曰:陛下还识此人否?帝曰:不识。

  这梁武帝回到后宫去问宝志公。志公就问梁武帝,你还识得 达摩吗?帝曰:“不识。”

  志公曰:这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

  帝悔,遂遣使去请。

  志公曰:莫道陛下发使去请,阖国人去,他亦不回!

  宝志公说,不用说你陛下遣一个使臣去请达摩祖师回来,就 是你把全国人发动去请达摩,达摩祖师也不回来了。这为什么呢? 因为达摩祖师是来传佛心印,度有缘众生的,不是来受你供养的, 他更不需要名誉,只要得一个半个开悟之士能接法,绍隆佛种就 是了。
  达摩祖师渡江至魏后,居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得神光大师, 彻悟心源而传法。其余在他名下的人也很多,但是他们只得禅宗 的皮、肉、骨,而不能得髓。
  那么,学禅这么难,值兹末法时代,岂不要断绝佛种吗?不! 末法时代也有正法根器人,广大佛子中,上上根人,大有人在。 只要有心人提倡弘扬,禅门是会兴隆的。因为有佛、菩萨的伟大 慈悲力量加被,只要深信不怠,天天朝于兹、夕于兹,流连于兹、 颠沛于兹,不断地前进,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Friday, March 6, 2009


七种第一义境界】 [出入楞伽经]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明慧性。以此慧性。分明照了。是名慧境界。三智境界谓既发慧明。则成智用。智力现前。于一切法无所不知。是名智境界。四见境界谓智用既成。则发正见。正见现前。则无诸邪妄。是名见境界。五超二见境界正见现前。则能超过断常二见。是名超二见境界。(断常二见者。谓外道妄计此身灭已。再不更生。是名断见。复计此身灭已。后当更生。是名常见也。)六超子地境界子地即登地菩萨。等视众生。犹如一子。谓诸佛菩萨能以第一义心发明智慧。正见现前。则超于十地而成正觉。是名超子地境界。(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菩萨得证此地。能发生佛法。故言地也。)七如来自到境界诸如来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世间出世间上上之法。是名如来自到境界。(如来性自性者。性即不迁不变之义。谓如来以此之性而为自性也。成就世间出世间者。世间。即示同人法而化他也。出世间。即同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也。上上法者。唯佛与佛能究竟自到也。)

Thursday, March 5, 2009


七种性自性
  【七种性自性】 [出入楞伽经] 性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性。是如来之自性。故云性自性。(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万善聚集之因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二性自性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性存于内故。是名性自性。三相性自性览而可别曰相。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相形于外故。是名相性自性。四大种性自性大种即地水火风四大之种子也。无处不有。故名为大。言大种性自性者。谓四大种各有自性也。大种本通凡圣。今约圣报而言。即此大种性自性。是法性五阴之果。是名大种性自性。(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言法性五阴者。谓如来转生死五阴而成法性五阴。盖即色是真常之色。乃至即识是真常之识是也。)五因性自性因即能生为因。谓前所证大种之果。必有所起之因。即是第一义因心也。是名因性自性。六缘性自性缘即缘助。谓证第一义自性果德虽由因心。须假众缘助显而成。是名缘性自性。(因心者。即因中智慧之心也。众缘者。即万行也。)七成性自性成即成就。谓因缘合而成果也。盖成就如来第一义果德之性。是名成性自性。

Wednesday, March 4, 2009

60 EARTH HOUR



60 earth hour, is the plan for turning off your lights for one hour at 28th march 2009 on 8.30 p.m to 9.30 p.m